蒙山大染坊通过实施四项激励机制、一项人才阶梯计划,深入推进产改工作——让产业工人有奔头、有盼头

“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线工人也能得到荣誉和晋升的机会,产改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我们更有干劲了!”谈起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切身感受,广西蒙山大染坊丝绸有限公司职工余冬生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余冬生是该公司原三班维修工,爱岗敬业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年4月被授予梧州市五一劳动奖章。6月,余冬生乘借产改的“东风”,依托其公司激励机制的落地得以快速晋级,晋升为三班班长。据了解,广西蒙山大染坊丝绸有限公司是蒙山县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企业试点单位。自产改工作启动以来,该公司聚焦产改目标任务,积极搭建技术比武、技术练兵平台,承办市级、县级纺织(织绸)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每年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和不同工种技能比武活动,以赛带训、以赛促训引导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水平。

“为助力产业工人更好地成长,我们们围绕‘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宗旨构建实施四项激励机制、一项人才阶梯计划,让产业工人脸上有荣光、眼里有希望、脚下有力量。”该公司董事长董云军告诉记者。据悉,四项激励机制即政治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成果激励。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实施政治激励机制,积极推选优秀职工参评县工业集中区党总支委员、县丝绸产业联盟党委委员、县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等;实施薪酬激励机制,逐年上调员工薪资,岗位补贴、高温补贴、技术补贴、绩效奖等奖励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推行计件制工资制,突出“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实施荣誉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优树先,评先树优占比98%倾向一线产业工人,让产业工人有地位、受尊敬;实施成果激励机制,引领优秀骨干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技术革新。

总结提炼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和运用,引领职工常年开展技术创新和申请发明专利;构建人才阶梯计划,根据员工学历、特长、技术能力等制定“一梯队计划”至“四梯队计划”,为企业中长期发展储备后备干部。

“现在,公司里获评优秀质量管理者、生产明星、技术明星、服务明星、管理明星、优秀党员的职工,可以获得800元奖励,如果连续三年获评还可到区外旅游一次。值得一提的是,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被评选为劳模的职工还有机会优先晋升。”该公司织造丙班接头工程庆洁说,这些实实在在的奖励措施,激励着他们一线职工努力前行,也让更多像余冬生一样的优秀工人更有获得感。

随着产改工作的深入推进,该公司一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各工序生产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近年来,公司推进新产品研发20余项。其中,改造人棉在真丝倍捻机上的加捻工艺,填补了真丝倍捻机不能捻这一类纤维的空白,达到了技术上的突破。”生产部经理姜治舜告诉记者,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生产不断提质增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实现了企业发展和职工收入的“双赢”。目前,该公司全年设备开台率稳定在90%以上,真丝绸年产量从2019年的165万米逐年递增到2024年的275万米,年产值亦从5000余万元递增到现在7500余万元,员工收入也以每年8%左右的增幅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