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这一承载着季节交替密码的节气,准时拉开了孟秋的帷幕,于农历闰六月十四这一天,将夏的热烈与秋的初凉悄然融合。
清晨,推开窗扉,那缕风乍起,虽还裹挟着些许暑气,却藏着不易察觉的丝丝凉意,这便是立秋最温柔的开场。蝉鸣不再是盛夏时那般激昂高亢,多了几分沙哑与疲惫,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漫长故事,又似在欢迎秋天的到来。
今年的立秋,有着独特的气候特征。“秋包伏”的格局下,8月9日才进入末伏,意味着高温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秋老虎”的余威不可小觑。
在古老的农耕文明里,立秋是至关重要的节点。田间,水稻正值灌浆关键期,农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浅水勤灌,追施粒肥,只为稻穗更加饱满;蔬菜、果树上,膨果的关键阶段,遮阳网、防虫罩齐上阵,精心呵护着即将成熟的果实。尽管现代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诸多便利,但这些传统的农事智慧,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延续,诉说着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传统习俗里,立秋的仪式感从未缺席。北方人家的餐桌上,红烧肉、炖肘子热气腾腾,“以肉贴膘”,为度过苦夏的身体补充能量;南方则有龙眼、鸭肉进补,滋养身心。 从养生角度而言,立秋后重在润燥养肺。清晨,一杯蜂蜜水,润喉又滋阴;午后,一盏菊花茶,清热且降火;夜晚,早睡早起,顺应阳气收敛,让身体平稳过渡到秋天。
站在2025年立秋的路口,回望夏日的热烈,展望秋天的丰收,我们在季节的更迭里感受生命的律动。这一天,是告别,也是迎接;是沉淀,也是希望。愿我们都能在这个特殊的立秋时节,顺应自然,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书写属于自己的秋日篇章。